從學習《易經》中得到的啟示
既然《易經》廣大精微,包羅萬象,那么它能否應用到信鴿的飼育、比賽中呢?是否對“賽鴿”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分析:
1、《易經》的“自然性”是指,它來源于自然,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找到了其內在規(guī)律,著成了《易經》。判斷事物的對錯,應該看是否符合自然規(guī)律,凡順應自然規(guī)律就是正確的,反之是錯誤的。鴿子是自然的產物,適應了自然環(huán)境,而頑強的生存繁衍至今,人類正式利用了鴿子的歸巢的自然習性而進行競翔運動的。我們的飼育,比賽活動應該符合鴿子的生物特性,符合自然規(guī)律。例如我們在雌鴿孵卵時送它參加比賽,往往容易產生好的成績,就是很好的例證。
2、《易經》的“包容性”啟發(fā)我們在養(yǎng)鴿中應該博取眾家之長,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應該擅于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先進技術為己所用,對任何理論經驗不盲目排斥,兼容并包,從種鴿的引進,到平時的飼養(yǎng)比賽應該采取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
3、《易經》的“三易” 啟發(fā)我們在養(yǎng)鴿中應該處理好“變”和不“變”的關系。萬事萬物總是處在不斷變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但變化無常的總是表面現象,隱藏在現象背后的實質總是不變的,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信鴿的飼育比賽也是這樣。只要細心我們會發(fā)現,信鴿的飼育和比賽也總是不斷變化,今年和去年不同,今天和昨天不同,剛才和現在也有變化。同一群比賽的鴿子,只要放飛時間、地點、氣候等因素稍有變化,比賽結果就可能發(fā)生很大變化。今年我按照這個方法飼育比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明年照此辦理就可能“血本無歸”。別人成績恐怖,我把他先進技術照搬過來,有可能敗得更慘。這實際符合事情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為《易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總是處在不斷變化發(fā)展過程中的,我們應該隨時調整自己,以不變應萬變。鴿子是自然的產物,養(yǎng)鴿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總有不變的東西,我們只要靈活掌握了它,就可以應對平常育種和比賽中的各種變化。
4、《易經》中的“陰陽”學說啟發(fā)我們用“陰陽”的觀點來看待分析信鴿的身體狀態(tài)!兑捉洝分姓f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構成,陰陽是一體的,不可分的。鴿子也是如此,我理解為鴿子本身就是“陰陽”的統(tǒng)一體,是“陰陽”平衡的。我們平時在飼養(yǎng)比賽時應該盡量保持這個平衡,鴿子自然就會健康。例如:冬天臘月,天氣很冷,鴿子的熱量消耗多,食量就會大增,這時應該多喂玉米等能量飼料,來補充鴿子的“陽”,使其保持“陰陽”平衡。
5、《易經》中的“三才”,是指“天、地、人”。欲做成一件是應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一件事,人力、物力條件都具備了,就是時機不對,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也不可為,否則必敗無疑。我們參加比賽也要擅于抓住時機,好的比賽時機往往轉瞬即逝。具體什么時機去比賽,這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
6、《易經》中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第一、二卦為“乾卦”和“坤卦”(具體內容在這里就不詳細敘述了)。這兩個卦中闡述了“吉—吝—兇—悔”這個人性必然率,它是循環(huán)往復的。就是當我們事業(yè)很順利、很成功時,我們往往容易驕傲自滿,開始看不起別人,口無遮攔,四處樹敵,慢慢事情開始不順利了,不斷遭到別人的打擊,成績一落千丈,這時我們才開始后悔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花費很大力氣才能彌補,有的則無法彌補。我們養(yǎng)鴿也是如此,應該保持謙虛、謹慎、平和的心態(tài),不要因為取得的成績而驕傲自滿,不要看不起成績不如自己的鴿友,才能真正體驗到賽鴿的快樂。另外兩個卦中還蘊涵一個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物極比反”的道理。提醒我們養(yǎng)鴿也應該“適可而止”,不可孤注一擲,否則容易得不償失。
以上就是我學習的《易經》的一點心得,希望能給大家點啟發(fā),由于時間倉促,難免有偏頗之處,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