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數千只信鴿集訓"賽跑" 欲打造國際賽鴿平臺
廈門:數千只信鴿集訓"賽跑" 欲打造國際賽鴿平臺
近日,廈門有4000只信鴿參加集訓,準備在10月14日一決高下—— 從浙江慈溪出發(fā),看誰先飛回廈門,第一名的信鴿,獲獎金4.5萬元。本次比賽叫“解放杯”紀念賽,由廈門市職工信鴿協會組織。
昨天上午6點,連夜坐車趕到福州連江的3544只信鴿,振動翅膀,一起向著廈門的方向起飛,距離約230公里。最快的一只信鴿,于8:45抵達,飛行速度達到1500米/分鐘。這是從8月底以來,它們進行的第三次集訓。在前兩次集訓結束后,原本的4000只信鴿淘汰掉了456只,剩下3544只。其中,第一次集訓從泉州洛江區(qū)飛回廈門,約70公里;第二次集訓從莆田涵江飛回廈門,約150公里。被淘汰掉的信鴿,要么是飛得太慢,要么是在飛行途中丟失。中秋節(jié)放假,它們也不休息。9月24日,數千只信鴿將進行第四次集訓,地點是寧德的福安,距離廈門約300公里。天氣好的情況下,飛回廈門大概需要3.5個小時,但是毫無疑問,又會有鴿子走丟。10月3日國慶假期,浩蕩的信鴿軍團將聚集在浙江樂清,這回距離拉長到500公里,倘若天氣良好,回到廈門約需飛行6個小時。這也是總決賽前的最后一戰(zhàn)。
前面的集訓沒有獎金,最后的決賽才分真正的勝負。10月14日,經過5次集訓,將約有1500只信鴿剩下并參加決戰(zhàn),從浙江慈溪起飛,經過700公里,回到廈門。
前面的5戰(zhàn),都是為了最后一戰(zhàn)做準備,讓信鴿熟悉回家的方向。信鴿從慈溪飛回廈門,走的方向正好是:慈溪 - 樂清 - 福安 - 連江 - 涵江 - 泉州 - 廈門。如果沒有遇上大霧、陰霾、臺風等天氣,它們約需飛行9個小時。
雖是民間比賽,但獎金頗高:第一名信鴿獎金4.5萬元,第二名3萬元,第3名2萬元,第4-6名各1.2萬元,第7-10名各1萬元,直到前120名都有獎。
比賽解讀
腳上“芯片”計算成績
信鴿比賽如何計時?其實,和人的長跑差不多。賽前,所有的信鴿,腳上都要戴上 “足環(huán)”,這是一種芯片,登記了信鴿的號碼,也能計時。市職工信鴿協會會長吳定金解釋,一只信鴿飛回廈門,直奔主人的鴿棚歸巢,鴿棚是經過特別制作的,鴿子的腳一落到鴿棚的踏板上,芯片就會感應,自動鎖定時間,然后把時間發(fā)送到主辦方的信息平臺。
此次“解放杯”的幾千只信鴿,分別來自廈門本島、鼓浪嶼、集美、海滄和翔安,雖然起跑線是一致的,但鴿棚不一樣,終點也不一樣,這些鴿棚都進行了GPS定位,最終的成績,要扣掉相應的距離才顯公平。風向不同,鴿子的飛行路線也會發(fā)生變化,甚至會被吹跑,最終成績也要有所平衡,“5至6級臺風,信鴿會被刮到漳州去,最后再找回來”。
今年比賽有二十幾場;在信鴿眼里,700公里只能算中距離,1000公里才是長距離,1500公里則為超長距離。那么,為什么要讓信鴿一站一站熟悉環(huán)境呢?市職工信鴿協會吳定金介紹,這樣有助于信鴿通過陽光、磁場和地標等,找到回家的路。以本次 “解放杯”為例,6個站點可簡單分為兩種,300公里以上和300公里以下。樂清和慈溪是300公里以上,信鴿主要依靠方向判斷來找到回家之路;泉州、涵江和連江為300公里以下,信鴿可借助高速公路、海岸線、地標等找路。
吳定金解釋,信鴿的視力遠勝于人,是人的20倍,能夠看到200公里以外的事物。信鴿和人一樣,懂得看時間,根據日照來判斷方向,所以晴天飛得快,霧天、陰霾天氣容易飛丟,“每年大概有2-3萬只信鴿參加比賽,要丟掉上萬只”。
廈門每年的信鴿比賽節(jié)目豐富,今年舉辦的信鴿比賽,大大小小有二十幾場,只有700公里級別的比賽,第一名獎金才能高達4萬元以上的,今年就有4次。
一只好鴿價值三四萬
信鴿比賽的獎金從哪里來?從廈門的賽事情況來看,其獎金主要來自會員,比如“解放杯”4000只信鴿,一只收100元,有40萬元,協會抽取10%作為組織等費用,剩余的作為獎金,但“至今無人可以三連冠”。也有臨時性比賽,昨天在連江舉行的比賽沒有獎金,但有200只鴿子的主人想要斗一斗,每只鴿子交10元錢,根據最后的排名設立獎金。
賽鴿的獎金高,有人因此以鴿養(yǎng)家。一位鴿友介紹,廈門有一對張姓兄弟,原本家境一般,在市信鴿協會2004年、2006年和2007年的比賽中拿到三連冠,總的獎金額度達到了30萬元以上,由鴿而得到財富。“冠軍鴿的蛋,有的一顆就要幾百元錢。”曾經養(yǎng)過信鴿的市民鄭先生說,有的人甚至愿意花三四萬元買一只好鴿。
產業(yè)調查
上千人養(yǎng)鴿5萬只
據了解,廈門職業(yè)養(yǎng)鴿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市信鴿協會于1981年成立,是福建省第一個鴿友社團;隨后,市職工信鴿協會于1984年成立。此外,還有思明、同安、翔安和杏林四個鴿會。市信鴿協會秘書長胡裕濤介紹,截至目前,廈門養(yǎng)鴿的人數約有1110人,養(yǎng)鴿的規(guī)模不盡相同,多的上千只,少的三四十只,養(yǎng)六七百只的鴿友根本不足為奇,按照平均每人養(yǎng)鴿50只計算,廈門信鴿約有5萬只。其中,唯一一位養(yǎng)鴿超過千只的是一名日本友人,名叫山岸召司,在集美養(yǎng)鴿,他對廈門和日本的鴿友交流起到積極作用,每次參賽都有相當好的名次,可稱為“賽鴿家”。
未來發(fā)展
建議打造國際賽鴿平臺
“我建議,把賽鴿往產業(yè)化方向去打造。”市信鴿協會胡裕濤分析,上海有6個國際賽鴿中心,每次一舉辦國際大賽,必定吸引全世界的鴿友參加,帶來旅游、酒店等相關產業(yè)的興盛,廈門應當看準賽鴿的商機,打造國際性的賽鴿平臺。
他介紹,曾經有一名西安人,以18萬美金拍走國際上的兩只賽鴿,創(chuàng)下拍賣紀錄,有的廈門鴿友,花一兩萬元買只鴿子也很正常,這都顯示,這一產業(yè)正有待發(fā)展。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從“養(yǎng)鴿家”往“賽鴿家”方向發(fā)展,養(yǎng)的鴿不多,但是精,每次一出手都能有好成績,“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