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精品午夜在线视频,成人精品小短剧在线观看,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自拍自拍

<label id="8mbhg"><ins id="8mbhg"></ins></label>
<dfn id="8mbhg"><nobr id="8mbhg"></nobr></dfn>
      • <menuitem id="8mbhg"><dl id="8mbhg"></dl></menuitem>
        <dfn id="8mbhg"></dfn>
        <ul id="8mbhg"></ul>

          賽鴿育種 慎言改良

          來源:陶永康   發(fā)表時間:2012-01-28 9:56:32   瀏覽數:8732   轉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  分享到鴿友社區(qū)
          賽鴿育種 慎言改良
          陶永康

              “改良”是動植物育種工作中常用的一個詞,對于性狀不甚滿意的老品種,可以尋找那些與老品種性狀互補的外來品種與老品種雜交,以圖改良老品種的某些缺點,培育出更加完美的改良系。改良的目的應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在不削弱、甚至提高老品種的主要性能指標的前提下,使改良系趨于完美,改良絕非“舍本逐末”。

              賽鴿育種工作也離不開改良,新的品種總是誕生在老品種的基礎上。新品種的賽飛性能(包括飛速和適飛距程)一定要比老品種有明顯的提高,否則就不叫改良,而是越改越“涼”了。

              賽鴿品種的改良,一定要抓住賽鴿主要性狀和指標的提高。賽鴿主要的性狀和指標是什么?毫無疑問,是速度和距離,其它性狀和指標,如羽色、眼砂、手感等等都是次要的。如果放棄了對主要性狀和指標的追求,而以追求次要性狀指標為目的去進行改良,那無異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樣的改良,就是改“涼”無疑了。所以,改良必須慎重,改良必須抓住賽飛性能這個主要指標。

              賽鴿愛好者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些在賽事中奪魁的賽鴿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它們會有各式各樣的缺點,比如散尾巴、高龍骨、肌肉不飽滿、手感差、羽色不好看等等。它們的這些缺點,如果用“品評賽”的標準去衡量,是絕對過不了關的。但是它們在實際比賽中,在“大自然”這位考官面前不僅輕松過關,還為主人拿了分,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我們人類制定的鑒鴿標準有失偏頗。誰是鑒鴿大師?當然非大自然莫屬了!大自然在一次次比賽中為我們選拔和造就的冠軍鴿中,既有人見人愛、才貌雙全的,也有才華出眾而貌不驚人的,你說大自然公平不公平?大自然為什么公平?那就是它不為“紅顏”所動,只認一樣東西——賽飛性能。

              但鴿友們似乎更熱衷于追求完美,誰不愿意飼養(yǎng)一棚賽績優(yōu)秀而又品貌出眾的鴿子呢?身邊就有兩件軼事,能說明一定的問題,值得回味。

              年前后,日本養(yǎng)鴿家村松輝男的鴿子在中國大陸聲名鵲起,尤其是1995年首屆愛亞卡普公棚賽,村松先生的一羽白鴿奪得決賽4名以后,村松的鴿子受到鴿迷們的追捧。其實中國大陸較早得到村松鴿的,是黃劍和范兵兵。那年村松先生懷里揣著三個滿身黃毛的“肉蛋蛋”來北京訪問,作為禮物,三個“肉蛋蛋”分別落戶到黃劍和老范的鴿棚中在北京長大,血統(tǒng)是村松“白燕號”的直接后代。這三個“肉蛋蛋”長大后在北京繁殖的鴿子所獲賽績不菲,賽績不錯,但手感略有欠缺,似乎美中不足。老范與村松先生探討:能否將手感改良一下?村松先生笑答:不要改良,手感改良好了,也許它的賽績就下來了。

              這路鴿子在北京發(fā)揮了近10年,當年的“肉蛋蛋”至今仍在黃劍鴿棚中頤養(yǎng)天年。

              我身邊一位朋友,90年代后期從萬德維根那里訂購了一羽鴿子,鴿子從荷蘭空運到京后,越看越不喜歡,此鴿手感不是一般的差,龍骨太高,握在手中聳肩、縮頭、毛病大了;隋X,空運過來的是這等貨色,我的朋友既懊愧又鬧心,后悔不該“隔山買!薄0l(fā)電子郵件給萬德維根,道出了對這羽鴿子質量的不滿意。對方很坦誠和爽快:你出鴿子試試,不行我給你調換或退款。

              這一試可就顯出英雄本色了。這羽鴿子所出子代晴天在五、六十名搖擺,一遇壞天氣進前十名的機會挺多。一位外地鴿友慧眼識珠,認為這樣的鴿子打公棚合適,于是出了不菲的價錢把它“挖”走了,后來傳回信息,這羽鴿子的后代有兩羽進了某公棚決賽的前10名。

              在這羽鴿子轉讓到外地之前還有一個插曲。有一次萬德維根來中國參加鴿展,見了我那位朋友曾提出這樣的要求:能不能把那羽鴿子拿回來?我換一羽給你,這
          次我?guī)韰⒄沟镍澴幽汶S便選一羽。

              兩件軼事,都已塵封多年,今為“賽鴿育種慎言改良”一文搬出來作為佐證,覺得仍然有意思,有借鑒作用。像萬德維根和村松輝男這樣的鴿界名人之所以保留和使用著那些并不完美的種鴿,我想可能是出于以下兩點原因:

              (一)他們把自己的鴿子玩兒“透”了,掌握了它們的遺傳規(guī)律和賽飛性能。

              (二)他們心里明白,賽飛和品評選美是兩碼事。漂亮的外觀不是締造賽績的必備條件,賽鴿家和育種家追求的首要目標是提升賽鴿的賽飛性能,其余是次要的。

              我想,但凡“自然天成”的東西,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你把草原開墾成農田,那可能就加速了草原的沙化。你破壞了濕地,就傷害了“地球的肺”,這些行為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賽鴿育種工作中,不要追求“一棚鴿子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那是培育觀賞鴿的標準。賽鴿追求的是賽飛性能,在賽績優(yōu)秀的前提下,應保留那些在人們看來不完美的鴿子,也不要千方百計地去“改良”它們。在人們看來存在于它們身上的“缺點”,也許正是它們的優(yōu)點呢!

              當前的賽鴿運動,市場化和商業(yè)化特征越來越明顯,“趨利”傾向是無可非議的!肮芩敦,抓住耗子才是好貓。”中國人愛說的這句老話,也許有助于我們在賽鴿育種工作中把“賽飛性能”放在追求的首位,而對賽鴿身上存在的所謂“缺點”采取寬容態(tài)度,從而不輕言對它的改良。

           
          免責聲明:本網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評論列表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2012-03-04 8:44:04
          喜歡就收藏
              2012-01-28 22:17:35
          能飛才是硬道理
              2012-01-28 20:29:19
          寫的好!
              2012-01-28 13:57:36
          好文章 可以研究探討
              2012-01-28 13:10:38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