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管理是促進幼鴿健康成長和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前提。幼鴿的管理其實最能衡量你的養(yǎng)功如何,而其所謂“養(yǎng)功”,無非是由諸多細小環(huán)節(jié)構成,沒有什么神秘可言,只要鴿友養(yǎng)成細心觀察幼鴿的好習慣,并將涉及幼鴿具體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做到位,那么幼鴿的管理就會扎實有效。首先,隨著春季幼鴿的繁育結束,當務之急是注射疫苗,現(xiàn)今用于預防信鴿疾病的疫苗可謂品牌繁多,其作用也各有不同,這就需要根據本地區(qū)多發(fā)及易感疫情和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選購。幼鴿的防疫必須引起每一位鴿友的重視,因為隨著幼鴿訓練力度的加大,體質弱的鴿子容易感染疫病,其病源多是由于春賽運輸交叉?zhèn)魅舅拢ㄙ慀潓⑵鋽y帶病毒傳染幼鴿)其病毒傳播速度非?,而注射過疫苗的鴿子,就可有效地得到免疫力,免去諸多的煩愁,何樂而不為呢!入伏后,天氣悶熱潮濕,蚊子就會大量滋生,蚊蟲是造成幼鴿感染鴿痘的主要媒介,在預防上應保持鴿舍的通風干燥,同時每周必須對鴿舍實施兩次“敵百蟲”的噴霧殺蟲!皵嘲傧x”是一種無色無味粉劑殺蟲藥,只要劑量按說明比例配比,不會對幼鴿產生毒副影響。還有一種方法,堅持每周用鹽水讓幼鴿洗浴,因蚊蟲對鴿體殘留鹽份較為敏感,可有效的預防蚊蟲對幼鴿裸露部位的叮咬,故爾起到了輔助保護作用。當然幼鴿易患的各種疾病還包括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從衛(wèi)生防疫上下大的功夫,鴿付傷寒和鴿痘是鴿友涉及較多最傷腦筋的疾病。由于它們的傳播迅速,傳染開來防不勝防,故費些筆墨希引起鴿友們的足夠重視。在平時飼料的投放上,根據幼鴿的生長發(fā)育所需,最好還是以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飼料為好,出于實戰(zhàn)考慮,首先應鍛煉幼鴿耐吃粗料的習慣,這樣可達到短時間內,幼鴿吃的快、吃的飽的效果,為幼鴿適應賽籠中的快速進食做準備。我一般采取先投喂40%的玉米,待幼鴿一哄而上爭搶干凈后,再投放近60%的細雜糧,所剩之料堅決清除。這樣一聲哨音,群鴿爭搶勇躍,不但鍛煉了幼鴿耐吃粗糧的進食速度,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幼鴿的均衡營養(yǎng)所需,保持了幼鴿體質的整體水平普遍較好。
家飛訓練如何搞?我認為應首先從幼鴿養(yǎng)成牢固的降落自家棚頂的習慣做起。養(yǎng)成這一良好習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好了將會受益匪淺,反之則訓練效果、比賽成績都會受到影響。要重視幼鴿的初次家飛,最好是養(yǎng)成幼鴿最初的自然起翅降落、幼鴿上房一周后就要自己試飛,試飛的幼鴿一般不盲目跟隨大群鴿隊飛翔(驚嚇除外)往往憑借自身能力做短時繞舍飛行,自然起飛的幼鴿很少有棲落他處的毛病,自然飛落幾次,就會把自家棚頂當做它既安全又唯一的降落點,這個習慣一旦養(yǎng)成,日后基本不會改變。而有些鴿友訓鴿心切,對上房沒幾天的幼鴿,采取驚嚇的手段,導致驚飛的幼鴿容易飛落至附近的其他建筑物上,反復數次,便養(yǎng)成幼鴿亂停亂落的壞習慣,這是幼鴿上房訓練階段的大忌!不但使個體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而且還會把整棚賽鴿帶壞。處理不及時就會影響家飛質量。這種情況一旦出現(xiàn),應及時采取糾正措施。首先將早晚兩次訓放,變?yōu)榻咏頃r分的一次訓放。黃昏時分,由于心理因素所致,成幼鴿都不習慣此時停棲他處,而表現(xiàn)為繞舍疾速飛翔,這樣就可抑制那些習慣于棲落他處的幼鴿,致使他想落又不敢落,這樣只要堅持數日,便可收到初步成效。但為了鞏固成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備以“二踢腳”、“竄天猴”等爆竹,待鴿群飛至不良停棲處上空,再以爆竹驚嚇,這樣不但對有壞習慣的個體起到警示作用,而且會刺激整個鴿隊,從而使它們對此處產生較強的畏懼感,只要堅持數次,鴿隊和不良習慣個體對此處就會望而生喂?朔坐潡渌幍牟涣剂晳T,是每一個鴿棚必須做好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做好了,無論是眼前的訓練還是日后的比賽,鴿友們就會有收益,反之參賽鴿回的早,但降落的不是自家棚頂,而是降至習慣于棲落的鴿棚附近的其他處所,那么賽前一切準備工作均變?yōu)橥絼,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在我們身邊還是不少的。
正常家飛兩周左右的幼鴿,我們最好實施一次一公里或兩公里的近距離訓放,從小就開發(fā)鍛煉它的定向能力,練就它的飛翔膽識,一、二公里針對上房飛翔不久的幼鴿來說距離已不算短,它們往往要用一、二個小時才能夠飛返,通過這一距離訓放幼鴿,其目的就是提早使它養(yǎng)成為歸巢而飛翔的習慣,這項訓練是重要的。
家飛接近二個月的幼鴿,應堅持每周進行一次三十至五十公里的訓放,在這個距離要大膽實施單只訓放,就此距離一般不會飛失,而單只放飛就是要鍛煉它的獨立歸巢能力,增加幼鴿的閱歷,提高幼鴿對野外環(huán)境的認識。同時,也是為下一步遠距離強化訓練打基礎。經常進行三、五十公里訓放后的幼鴿,家飛時間明顯增長,鴿隊一飛離棚頂便不見了蹤影,往往一飛一個多小時后才會飛歸,幼鴿的飛勢普遍得到增強。
從賽前一個月開始,我們就應著手進行幼鴿的強化訓練,所謂強化訓練就是每周至少要搞兩次百公里訓放。在實施中,前兩次的百公里訓放應實施群放,這樣不但減輕了幼鴿心理壓力,而且相應減少了初次飛翔百公里的飛失率。在保持兩次群放的基礎上,必須實施單只訓放,不要擔心失鴿,該丟的還是早飛失為好,隨著訓放次數的增多,其歸巢速度普遍一次比一次快。通過強化訓練后的幼鴿,無論從體質、神態(tài)、眼砂等方面都會有變化,其突出表現(xiàn)為:野性大、機警性高、飛翔欲望更強。在實施訓放中,鴿友們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可數人雇用一部車或乘長途中巴,這都是既經濟又實惠的辦法?傊,堅持百公里強化訓放是一個既練鴿又磨煉人意志的事,每周數次的趕早抓鴿趕路上車,沒有一定毅力的人是吃不消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鴿質普遍提升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賽前訓放力度上不去,恐怕很難有所建樹,縱觀近年能在高手如林的大同奪得好名次的鴿主,無一不是在訓放上下了苦功夫。有位鴿友對我講:“和人家那辛苦勁沒法比(指冠軍得主),早晨醒來我去吃早點,人家也坐那吃早點呢,可人家那是百公里都訓放回來了!”如其所說,這就是差距!
惡劣天氣的訓放完全有必要進行,但訓放距離最好不要超過五十公里,沙塵天、陰雨、薄霧天筆者都曾搞過訓放,飛失率幾乎不到5%,提高了幼鴿對惡劣氣候的適應力。試想如今的500公里賽、1000公里賽,甲、乙兩地均是晴天,可往往中間路段就在下雨,這都是常有的事,不可能場場比賽都碰上太陽光,所以說什么天氣都應該適應。
在強化訓練階段,幼鴿的籠中適應性訓練也應同步進行。分批將幼鴿裝至同賽籠結構相似的籠中,投以食、水使其適應籠中生活,在賽前二十天左右,應對幼鴿普遍實施一次毛滴蟲和球蟲的藥物防治,以驅除鴿體蟲害,最大限度地保持幼鴿健康上陣。
通過春季的繁育,夏秋的訓放,平日的點滴積累,你已對自己的鴿隊有了充分的認識,在客觀分析的同時,將幼鴿分別戴好識別環(huán),兵分數路開始你的秋季征戰(zhàn),總之,一句話:只要耕耘必有收獲,只要肯于付出必將會有所回報。
- 2005-08-25 為什么同父母所出子代表現(xiàn)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