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賽鴿文化》連載(23)
2005-11-05 12:17:17 來源:
福建 晉江市龍湖 金城鴿舍 文章出處:
原創(chuàng)文章 點擊數:
12300
《世界賽鴿文化》連載(23)
作者:大田誠彥
--------------------------------------------------------------------------------
賽鴿運動之氣魄雄心
1972年我擔任難波聯(lián)合會副會長的時候,舉辦了一場任何近畿地區(qū)的日本賽鴿協(xié)會會員都可以自由參加的百萬(日元)獎金大賽,最高獎金為 100萬日元。那是當時難波連合會的會員們?yōu)榱艘尳艿貐^(qū)的賽鴿運動更加興盛而特別策劃的,當然,那100萬日元的獎金也是從難波聯(lián)合會的資產中提撥出來的。
當年,難波聯(lián)合會的會員平均年齡為24、25歲,在賽鴿運動中沒有任何一個第三者提供的援助可以仰賴,鴿界的發(fā)展所能依靠的只有一股熱情和雄心壯志而已。我敢大膽地說,當時的那股熱情和雄心壯志至今仍在我們的心中蕩漾。附帶說明一下,當時難波連合會的會長是伊奈岡先生,企劃委員長是現(xiàn)在難波聯(lián)合會的會長高橋宏爾先生,理事長是大井健史先生,而競翔委員長是任秀夫先生。我們一伙人的雄心壯志,在為了讓一般社會大眾對賽鴿運動有所認識而付出的努力上表露無遺,而鴿界的發(fā)展就是在這一股熱情的推動之下逐漸達成的。無法理解難波聯(lián)合會的功勞和歷史的那些人,實在是太對不起難波聯(lián)合會了,F(xiàn)在的難波聯(lián)合會比以前更加成熟,擁有將近40萬名的會員。
即使是在比利時鴿界,它興盛的情形也是一樣的。亞歷山大.韓森活躍的法維斯(Verviers)和列日(Liege)地方也以一個叫做“列日獨立” Independent Liege)的競飛團體為基礎。比利時最經典的長距離鴿賽--有名的圣維仙--即為現(xiàn)在主辦“那魯邦努”(Nambonnu)的團體。Independent本身是“獨立”的意思, (Independent Liege)這個團體的名字譯成中文就是“列日獨立”的意思。
在這個比利時鴿界的黎明期里,長距離界的先驅--法維斯和列日地區(qū)的愛鴿人士們--有資格為自己所樹立的功績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日本鴿界的前輩勢山莊太郎先生有兩只鴿子在1929年 (昭和四年)的釜山600公里競賽中得名,他用敞篷車“Open Car”載了凱旋歸來的2只鴿子,在御堂筋展開一場盛大的游行活動。勢山先生這種氣魄,不由得讓人感受到賽鴿運動的自傲自尊是何等的壯烈。
上一回內容里所提到的,科野龜三郎先生從大正末期一直到昭和初期,都從雷尼爾.古魯內這種比利時超級鴿舍輸入知名種鴿,剛才也說過勢山莊太郎先生豪邁的舉動,這些例子都可以體現(xiàn)出日本賽鴿文化是完全發(fā)源自近畿地區(qū)的,在這里,我要大力贊揚近畿地區(qū)的愛鴿人士們。
更強的獨創(chuàng)性和超級明星
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需要有新的創(chuàng)意和功夫,那些名垂千古的賽鴿競翔專家們留傳后世的都是他們獨到的創(chuàng)意。像比利時鴿界黎明期的超級巨星亞歷山大.韓森,我個人就認為他有卓越的選鴿能力,同時還具有獨創(chuàng)的開發(fā)技巧。他在培育像“古利凱”和“圣維仙”這種能夠長年飛行的長距離鴿方面所下的功夫即為其中一例。他的得意弟子雷尼爾.古魯內的選手鴿鴿舍里就有雌雄隔離的巢箱設備,這證明了亞歷山大.韓森正是這種作育方式得以萌芽的推動者。如果不用這種雌雄隔離的巢箱設備是很難讓一只鴿子有長達 8年甚至10年的飛行生涯的。另外,他也在飼料的組合方面特別下功夫研究,而且對使用的飼料做特別嚴格的篩選。
我可以想像身為面包師傅的亞歷山大.韓森對素材的品質是絕對不會妥協(xié)的,這一點在古書上就有文字記載可資證明。英國某古老文獻上寫道:亞歷山大.韓森會向外國購買比英國原產品質更好的谷物。我可以想像,也許這條輸入路徑是從透過巴卡的介紹而認識的羅剛以及柯林.奧斯曼等人的互動中建立起來的吧!在比利時長距離賽鴿朝圣地列日地區(qū),除了飼料之外還盛行各種各樣的研究,而要說該地區(qū)首屈一指的巨擘亞歷山大.韓森對飼料研究毫不關心則是不可能的事。事實上,關于列日地區(qū)先進情況的故事到現(xiàn)在都還在流傳。
有一種名叫“梅拉吉.列日”(Melange Deliege)的配合飼料,它是以多種不同豆類為主體的混和性飼料,其特征則是沒有摻雜玉米。
百年歷史的亞歷山大.韓森
我在1963年開始擔任日本賽鴿協(xié)會的理事職務,不過我一直認為鴿界全體的發(fā)展要從地區(qū)鴿界的振興開始著手,而喜歡優(yōu)秀的好鴿、潛心研究并具有創(chuàng)造力、胸懷著遵循傳統(tǒng)的步伐求發(fā)展的精神準備的人,是振興地區(qū)鴿界必需要有的指導者。同時,獲得物質和名譽兩方面的高度評價是參與賽鴿活動所不可或缺的報酬。
亞歷山大.韓森是比利時賽鴿活動發(fā)祥地之初的第一顆閃耀巨星,他也作育出無數英才,所以到了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有許多優(yōu)秀的后繼者繼承其偉大的遺產。雷尼爾.古魯內、華普利(George Fabry)、法國的保羅.西翁(Paul Sion)、還有先代的馬提魯努(Materne)(現(xiàn)在當家的艾彌魯 (Emiiru)之父)等人都是其主要的后繼者。而經由雷尼爾.古魯內直接、間接導入“韓森”系名血的安德烈.凡布利安那(Andre Vanbruaene)和安理.莫魯拿魯(Henri Momard)等人也很有名。
雖然我沒有親手抓“韓森”系或“古魯內”系鴿的經驗,但是我憑借自己對他們的后繼鴿舍的了解和抓他們那些血統(tǒng)鴿的經驗,大概地描繪出“韓森”系百余年前原始的輪廓,F(xiàn)在將其整理如下。
首先來看外觀上的特征,它們的美會讓你舍不得把視線移開。羽毛顏色有胡麻、黑胡麻、灰色,還有近年來被稱為“Chall is”(原為“有印花的輕質毛料”之意)的青銅色(Bronze)、被稱為Mosaic(原為“馬賽克”之意)的鑲嵌拼湊式花紋,也有一些是白色的。我記得在1957年前后, 《美國賽鴿新聞》(American Racing Pigeon News)雜志上就有一篇標題為“白色韓森”的特輯。學生時代的我被激起強烈的興趣,因為一般來說,胡麻和偏黑的羽色是“韓森”系的標準顏色。
它們次要的特征是頭部呈圓形,體型大都中等大小,羽毛非常光滑豐滿,身體的長度稍長。此外,它們的體重很輕,胸部寬闊,但是卻沒有像司翠克鮑特那樣粗骨頭的“型”(Type)。它們的肌肉很柔軟。從性能方面來看,它們不畏惡劣天氣,是全天候型的長距離能手。上一回發(fā)表過的“圣維仙號”、 “納奴邦號”、 “比魯巴歐”(Bilbao)都是長距離賽中的佼佼者,不過在只有200公里的巴黎(Paris)短程賽中也能獲得好成績的記錄看來,它們可以被稱為“全能鴿”(All Round)。我想,這種全天候型“全方位”(All Round)的性能是“韓森”系血統(tǒng)鴿歷經百年而不墜的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本網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