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的共性決不會埋沒藝術的個性,正因物質生活太相似了,人們珍視獨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異草。獵奇亦是新鮮,但是短暫的,絕非藝術創(chuàng)造。保管傳統(tǒng)的孝子和盲目從外的浪子都不是創(chuàng)造者,也許回頭浪子倒居于優(yōu)勢,即垮越了孤陋寡聞,又立足于土生土長。”--摘自《永遠的新生》——吳冠中
如果你鴿舍里的鴿子經過了數十代族內繁殖(遠交或近交),體型、羽色、眼砂,十代內基本保持一樣,你就可以大膽地稱它是你培育出的品系鴿。要是該鴿系在你所屬的市級鴿會,自己或者支援他人在五百公里以上的某一級別賽事里,經常有突出的表現。那就稱得上是優(yōu)秀品系鴿。再要是你用培育出的品系鴿,支援他人或自己在世界各地,特別是上海中榮,南非百萬美金等世界頂尖的賽事上,也經常能上位入賞,您就千萬別再客氣了,那您已經和詹森,凡王路易那些名人一樣,都是世界級名育種家了。
因此,稱不稱得上是新品系鴿,就看鴿系是否經過長期定向陪育純種繁殖。純正的血統(tǒng)再加上群體性優(yōu)秀的賽績,這樣的鴿系才稱得上優(yōu)秀的品系鴿。這兩樣條件“李鳥”已經具備。
隨著考古不斷有新的發(fā)現,基本上以肯定全世界的人種都是由非洲一路遷徙和擴散來的,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和食物才忙忙地改變了膚色和一些外部特征。如果片面地按“中血”,“外血”的說法,瞥開“進化”不談,盲目把李鳥納入外血的話,那么全世界人種到了現在豈不還都是非洲人。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世上萬物皆是從無到有的。兩個純種之間偶然的一次雜交,就是一個新品種的開始。“李鳥”應該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國血。
再說真正的歐洲賽鴿,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他們的鴿種也不可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歐洲賽鴿發(fā)展史也是漸進式地完善賽制,再逐年相互引進不斷汰選的結果。早年在英國服役的軍鴿群里,不是也曾有過中國“紅血藍”嗎。所以,只有好的賽制,才能讓真正優(yōu)秀的賽鴿脫穎而出,不同的賽線和不同的天氣,造就的分速,不能做為衡量鴿子優(yōu)劣的依據。中國需要的是能像袁隆平的水稻那樣既有創(chuàng)造性又有超越性的品系鴿。而不是光有個名頭。所以我們要衷心地祝福“海西杯”能成為一項經典賽事,六地鴿會能夠長期聯合舉辦,幼鴿600公里,老鴿800-1000公里,的聯賽,這樣才能選拔出,真正的好鴿子,更有利于丘陵地帶鴿系早日成型,讓福建二賽區(qū)成為中國弋登系,中國勢山系,中國抗逆性種鴿的育種搖籃。